為了提高對暴力恐怖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和學校的財產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一、成立處置暴力恐怖事件應急小組
組 長:分管學院安全副校長
副組長:學生工作處處長、保衛(wèi)處副處長、各系主任
成 員:學生科科長、全體輔導員、保衛(wèi)人員、任課教師
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植辣┝κ鹿实膽敝笓]、協(xié)調、保衛(wèi)、救援等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小組:
1.通訊聯絡組組長:院辦秘書
2.警戒保衛(wèi)組組長:保衛(wèi)處副處長
3.醫(yī)療救護組組長:后勤管理中心主任
4.物資保障組組長:后勤管理中心主任
5.善后處理組組長:各分院副院長
二、處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基本原則
處置暴力恐怖事件要以平息事態(tài)、控制局面、防止擴散、減少損失為主要原則。針對不同性質的事件采用的制止、宣傳、保護、求援、疏散等方法。圍繞保護師生的生命安全這一中心,有條不紊的開展應急工作。
三、處置暴力恐怖事件程序
1.事故發(fā)生時,現場第一人立即報告學校反恐防暴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現場負責人要根據事態(tài)盡可能的保護學生安全并馬上組織學生有序疏散,維護現場秩序。
2.恐怖暴力傷害事故重大時,責任人立即撥打醫(yī)療救助報警電話“110”和“120”,報警內容為:“廣西工程職業(yè)學院發(fā)生恐怖暴力傷害事故,傷害情況是,請迅速前來救助,地址是大學城大學路1號”。待對方放下電話后再掛機。
3.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立即向區(qū)教育廳、縣教育局、縣安穩(wěn)辦等部門報告。
4.校園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立即組織各工作小組到位,按照預案規(guī)定職責開展處置救援工作。
5.通訊聯絡組立即與受到傷害的學生家長聯系。
四、應急處置組職責
1.防暴應急小組:校園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根據預案組織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指令各工作小組按職責分工立即到位投入醫(yī)療救助。
2.通訊聯絡組:負責事故的報警、報告及各方面的聯絡溝通。通知相關部門和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及時向上級報告事故處置情況。
3.警戒保衛(wèi)疏散:警戒保衛(wèi)組迅速到達現場,維護現場秩序,保護現場,疏通校園內的道路,負責在警方未到時保衛(wèi)師生安全,控制事態(tài)發(fā)展,按預案有計劃地組織學生撤離到安全區(qū)域,班級教師清點人數,將學生傷亡情況立即上報校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
4.醫(yī)療救護組:立即組織學校校醫(yī)和有關人員攜帶醫(yī)療器械趕赴現場進行救助同時撥打醫(yī)療急救電話120。并根據學生受傷情況,通知有關學生家長到達現場或指定醫(yī)院。
5.物資保障組準備車輛和有關用品,協(xié)助搶救受傷學生。
6.善后處理組:負責事故傷亡人員親屬的安撫、慰問工作,妥善處理各種善后事宜,進行或配合進行事故調查,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
五、具體事件的處理辦法
1.犯罪分子持刀行兇、實施暴力侵害事件應急處理程序
本應急處理程序的要點是:迅速集結優(yōu)勢力量,阻止犯罪分子行兇。
首獲事件信息的任何個人都應當在第一時間向學校防恐小組領導、輔導員和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組領導報告,并同時打110報警。
當日學校防恐小組領導、輔導員和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組和首獲事件信息人員立即組織現場人員,不惜一切代價建立警戒線,使犯罪分子無法接近學生,防止事態(tài)擴大。
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指揮部宣布學校進入全面應急狀態(tài),各應急處理救援行動組立即實施應急救援行動。
應急處理救援指揮部集結優(yōu)勢力量,攜帶相關器具,與犯罪分子周旋,勸阻與制止犯罪行為,為警方援助贏得時間。在有利條件下設法制服犯罪分子。
疏散引導組負責把所有學生和無關人員撤離至安全區(qū)域。
醫(yī)療救護組負責救護受傷學生和其它傷員。
通訊聯絡組向公安、消防、救護、社區(qū)有關部門、單位求援,爭取外援迅速趕到事件現場,并保證學校應急救援組織信息暢通。
保衛(wèi)組組織人員實施事件現場警戒,阻止無關人員進入學校,維護現場秩序,防范再次傷害發(fā)生,引導外部救援人員進入事件現場。
事件發(fā)生后,應急處理救援指揮部應當立即向相關部門和領導報告。
2.收到恐嚇電話、短信或信件事件應急處理程序
本應急處理程序的要點是:迅速調查清楚來電、來信人的身份和意圖,維護學校和人員安全。
收到恐嚇電話、短信或信件的任何個人都應當在第一時間向當日學??傊岛蛯W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組領導報告。
因個人糾葛收到恐嚇電話、短信或信件的人,若事件有可能影響個人人身安全或學校安全,則必須向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組領導報告。
收到匿名恐嚇電話時,要保持鎮(zhèn)靜,對來電人的無理要求,不要馬上拒絕,通過商談的形式延長通話時間,盡可能從對方獲得最多的信息。有來電顯示的電話機應記下對方的電話號碼,否則可用寫字條、做手勢的方法示意身邊的人員,向電信局查詢電話號碼,有條件的可對恐嚇電話作錄音。
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指揮部應當立即對恐嚇電話、短信或信件進行分析研究:
立即派專人在收到恐嚇電話的話機旁值班,電話機應裝有來電顯示和錄音裝置。
若來電來信人姓名、身份和意圖明確,對方因個人糾葛失去理智而實施恐嚇行為的,學校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妥善處理該事件。
若來電來信人匿名,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指揮部應通過來電人的口音、音色、口氣、語調、語言特征和通話內容,來信人的筆跡、信件內容進行分析,并在校內發(fā)動教職工提供線索。通過初步推測作案人的動機,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對于匿名的恐嚇電話和信件事件,應當立即向教育局和公安局報告,應當爭取警方盡快加入事件調查。對于破案的計劃和策略要保密。
對于與學校及教職工無經濟或其他糾紛,為勒索錢財或報復社會的人物的恐嚇電話和信件,單位除全力配合警方破案外,應當提高戒備,制訂預案,隨時準備應對突發(fā)事件。對于有可能受到襲擊的人員和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證其安全。
3.校園內發(fā)現可疑分子應急處理程序
本應急處理程序的要點是: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可疑分子。
在校園內發(fā)現形跡可疑,四處游蕩,可能作案的可疑分子,保安或目擊人員都應當立即向當日學校領導和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報告。
保安和當日學校領導和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領導指派的人員應當迅速對此人進行詢問,同時把他的行動限制在局部區(qū)域內。
若此人自述進入學校的目的明顯缺乏可信度,無人證、物證可以證明,甚至說話前后矛盾、蠻不講理,保安應當將其帶入傳達室進行進一步盤問,同時要封鎖大門。
若有證據表明此人是危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應當立即打110報警,由警方帶走作進一步調查。
若可疑分子在盤問時奪路逃跑,校內目擊人員應當將其相貌、身高、衣著及其它特征和逃走方向,向警方報告。同時,學校應當做好此人再一次闖入校園作案的思想準備和預案準備。
在整個過程中,學校應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范可疑人物使用暴力,要確保周圍人員的安全。
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指揮部應當把事件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和領導報告。
4.校園內發(fā)現可疑物品應急處理程序
本應急處理程序的要點是:防范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傷害事件。
收到可疑郵包或發(fā)現可疑物品的任何個人都應當在第一時間向當日學校領導和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組領導報告。
可疑郵包是指:郵戳異常(寄包人地址與郵戳地址不符)、字體奇特、打印粗劣以及收件人姓名、形狀、重量、氣味、包裝包扎、郵包內的聲音都異常。
可疑物品是指:物品外表、重量、氣味可疑,不是本校的物品,也從未看到過此種物品,不知此物品有何用途,為何會擺放在校園內某處。
發(fā)現可疑郵包和可疑物品的任何人員,都不應當試圖打開或隨意擺弄它。要禁止在周圍吸煙或使用手機、對講機或發(fā)動機動車輛等。
學校應當指定有專業(yè)知識和經驗的人員進行初步鑒別,判斷是不是危險物品。若不能排除其危險性,應當立即打110報警,請警方專業(yè)人員進行檢測和處理。
若可疑郵包和物品被警方確定為危險物品,學校應當立即在其周圍設置警戒線,無關人員應當立即撤離,并采取嚴密的防范措施。
學校應當配合警方組織人員在校內其它區(qū)域搜尋檢查,確定在校園內是否還有其它可疑物品。
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指揮部配合警方開展各項處理工作,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和領導報告。
5.群體性斗毆事件應急處理程序
本應急處理程序的要點是:迅速制止斗毆,避免人員傷亡。
獲得群體性斗毆事件信息的任何個人都應當在第一時間,向當日學校領導和學校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領導報告,若事態(tài)已經失控或后果嚴重,應立即打110報警。
學校領導應迅速集結優(yōu)勢力量(必要時攜帶相關器械)趕到現場制止斗毆,并在斗毆現場設置警戒線,防止事態(tài)擴大。若斗毆者手中有器械,應首先收繳所有斗毆器械。若有校外人員參與斗毆,應設法不讓他們逃離。
若有學生受傷,應立即進行救治,或打120送醫(yī)院,并及時與家長聯系。分離斗毆雙方,由善后組組織人員分開等進行詢問,了解斗毆原因和過程,并做好筆錄。
對有流氓惡勢力嫌疑的校外人員,應交警方處理。對外校學生,應與學生就讀的學校聯系。對參加斗毆的學生進行教育,對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必要的處分,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fā)生。
要對斗毆事件的校內外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要防范學生在校外遭到毆打。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救援指揮部應當將斗毆事件有關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和領導報告。
上述應急組成員,如有崗位變動,則由接任者繼續(xù)履行
廣西工程職業(yè)學院
2016年4月21日